来源:金融时报
电力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领域,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披露既是监管要求,也是企业展示低碳转型成效的重要窗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电力行业共有75家上市公司,其中,在2024年度报告期内,有74家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ESG发展报告),披露率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其中,除了报告质量外,不同电力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ESG呈现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发电类型上市公司在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效果。
整体来看,在政策体系和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下,当前电力行业ESG发展已进入“政策驱动+市场选择”的双轮驱动阶段。未来,企业需结合自身发电类型和业务特点,制定差异化的ESG改进策略,以应对碳资产管理、社区共建等挑战,提升ESG表现。
电力企业ESG报告差异呈现
根据披露数据,75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高达98.67%,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披露时间集中于3月下旬至4月底,与年报发布时间基本同步。从核心环境指标看,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6.2%,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37.5%。
尽管披露率较高,但ESG报告质量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ESG评级AA级)的报告平均页数达80页以上,披露了Scope3价值链碳排放数据,并设定了科学碳目标(SBTi);而评级在BB级以下的18家企业,报告内容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缺乏量化指标和第三方验证。根据Wind数据,A股电力行业上市公司ESG评级呈现差异化特征,主要集中在A、AA、BBB等级别。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发电类型上市公司在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效果。
具体来看,74家上市公司中既包含传统火电企业,也涵盖新能源发电企业。两类主体在ESG披露内容上呈现差异化特征:传统电力企业更侧重碳排放强度下降、煤电清洁化改造等议题;新能源企业则聚焦技术创新应用、公司治理及业务管理等实践。
在传统火电方面,火电企业仍需通过碳捕集技术、煤电灵活性改造等措施提升环境得分。
华能国际环境维度得分6.22,治理维度得分6.48,综合得分为7.39,评级为A。2024年,华能国际火电业务碳排放强度为0.85吨/千瓦时,高于行业均值0.78吨/千瓦时。值得注意的是,华能国际在报告中提出了火电企业转型方案,计划2025年投资50亿元用于煤电灵活性改造,目标将碳排放强度降低至0.75吨/千瓦时。
在新能源发电企业方面,水电企业在环境维度表现突出,但社会维度存在短板。水电企业需关注移民安置、生态修复等社会议题。光伏与风电企业ESG综合得分普遍较高。整体来看,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优化,逐步降低单位发电碳排放。
三峡水利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88.117%,主要受益于来水改善及外购电成本下降。其环境维度得分7.27,高于行业平均,但报告未明确披露水电站生态修复投入,仅提及清洁能源占比100%。
国投电力社会维度得分8.56,水电行业领先。其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9%,并披露“帮扶少数民族脱贫”计划,覆盖云南、四川等电站周边社区。
在光电企业方面,通威股份环境维度得分8.94,社会维度得分7.88,综合得分为8.46,评级为AA。通威股份在报告中的重点是光伏产业链绿色转型。具体来看,其ESG亮点为绿色技术,报告提到通威股份在硅料生产环节采用低能耗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上要求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报告,2024年绿色供应链覆盖率达85%。
在风电企业方面,金风科技作为风电行业ESG标杆,环境维度得分8.34,社会维度得分8.16,综合得分为8.72,评级为AA。金风科技在技术创新上推出10MW海上风机,叶片回收技术专利达32项,减少“退役”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在治理结构上,金风科技设立独立ESG办公室,将碳排放目标分解至各子公司,实现动态监控。此外,在员工培训方面,其2024年投入培训费用超2亿元,员工满意度达92%,高于行业均值78%。
政策驱动与市场选择双轮驱动
当前,我国ESG政策体系已形成“‘双碳’目标+信息披露+行业规范”的多层次框架。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为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战略指引。
在信息披露方面,沪深北交易所2024年5月实施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电力上市公司ESG披露提出强制性要求。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电力等重污染行业ESG信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发电类型上市公司的ESG监管重点存在差异。其中,火电企业面临最严碳排放约束,需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超低排放要求,2024年碳市场纳入火电行业后,碳排放配额分配趋紧。可再生能源企业受益于政策倾斜,根据财政部《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光伏、风电项目可享受度电补贴。核电企业需遵循《核安全法》的严格监管,ESG报告中需重点披露辐射防护、核废料处理等信息。电网企业的ESG披露重点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2024年全国平均消纳权重为33%。
在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下,电力行业ESG监管目前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披露要求从自愿到强制,沪深交易所对电力上市公司ESG披露提出强制性要求,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起分阶段强制披露ESG信息;二是标准体系从分散到统一,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建立了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三是监管重点从合规到市场绩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ESG表现与市场准入、融资成本直接挂钩。
在资本市场的ESG投资趋势下,ESG表现已成为电力企业估值的重要影响因素。Wind ESG评级显示:AA级电力企业平均市盈率(18.6倍)显著高于B级企业(9.2倍)。
Wind数据显示,2024年ESG主题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重仓电力行业占比达21%,三峡能源等ESG领先企业获持续增持。此外,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电力行业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891亿元,较2020年增长3倍,有望让ESG表现领先的高估值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ESG投资者的考量偏好也从单纯关注新能源装机规模,转向综合评估企业的“碳足迹+治理能力+社会效益”。
综合来看,当前电力行业ESG发展已进入“政策驱动+市场选择”的双轮驱动阶段。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细化和市场偏好变化,ESG报告将更注重量化指标、供应链透明度及风险管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7年绿证强制消费政策的全面实施,ESG表现将直接决定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意味着,企业需结合自身发电类型和业务特点,制定差异化的ESG改进策略,积极提升ESG表现。对投资者而言,关注企业的ESG实质性议题管理能力,或将成为电力行业投资的重要超额收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