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四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于广州举办,以“ESG生态全景扫描”为年度主题,携手ESG生态伙伴,持续推介年度ESG研究成果、创新实践、平台活动,催化ESG生态各个环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在当天的活动上,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祝慧萍以《电力工程项目ESG体系建设:理念与落地》为主题进行分享。
祝慧萍(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自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来,针对电力行业的投资连续5年攀升。2024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18178亿元,相当于每天有50亿元的投资;其中电源侧投资12094亿元,电网侧投资6084亿元。在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情况下,为响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ESG的理念纳入到电力工程项目中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当天,祝慧萍特别分享了一个真实的工程安全事件“血色泥浆”——某国外公司是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成员,还曾获得AA级的ESG评级,但其工程项目却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她以此说明,做精做细项目ESG是企业ESG走深走实的关键,每一份项目ESG的成色,都在筑就企业ESG大厦的根基。
在电力行业,工程项目的ESG建设不仅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引导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及行业可持续发展,还能规避风险,降低隐形成本,提升项目综合效益与竞争力。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提出了电力工程项目ESG体系建设的“三批一通道”目标:即建设一批电力工程项目ESG标准,培育一批电力工程ESG示范项目,培养一批电力工程项目ESG专业人才,打通电力工程项目的ESG投融资通道。
当天,祝慧萍重点介绍和解读了《电力工程项目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自评价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编制希望能成为评价电力工程项目的综合价值和促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尺”,成为电力工程项目ESG管理和编写工程项目ESG自评价报告的“行动手册”,成为搭建电力工程项目“走出去”的“桥梁”。
《指南》立足于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相较于其他行业的ESG建设情况,具备以下特点:一、明晰诠释指标的操作要点,针对环境、社会、治理维度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界定指标内涵与外延,并以公式及案例诠释。二、全生命周期穿透管理,结合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念(包括前期、建设、运营、退役),评价指标覆盖项目从规划到退役的全过程,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闭环。三、采用动态量化评价算法,可基于重点政策、市场及技术等外部变化,动态调整相应指标和权重,按照环境、社会和治理各维度权重占30%、30%和40%,得出综合量化结果,从而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估电力工程项目ESG表现。四、采用差异化场景应用设计,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如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输变电等)的特点,设置贴合实际的特色指标和权重,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将以电力工程项目ESG评价为牵引,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工程项目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媒体机构及国际组织一道,共筑工程项目ESG生态圈,助力电力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电力工程“走出去”,提升中国工程项目ESG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