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2024年是ESG概念提出的20周年,我国已制定了多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监管规则及披露要求,正在全面推进、深入发展ESG领域。
从“选择题”成为“必答题”,汽车行业加强ESG管理也正在从“场面话”变为“真心话”。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汽车行业ESG披露率分别为23.7%、31.46%和34.2%,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2024年度,A股和中资港股上市公司中,有318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其中123家披露ESG相关报告,披露比例为38.68%。
不过,相比之下,2021年至2024年,全行业ESG披露率分别为39.8%、42.5%、43.5%和48.62%,汽车行业低于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而且,汽车行业二级行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参差不齐。
依据相关分类标准,汽车行业可分为五个二级行业,分别为乘用车、摩托车及其他、汽车服务、汽车零部件、商用车。
根据中诚信绿金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乘用车、摩托车及其他、汽车服务、汽车零部件、商用车可持续信息披露比例分别达到85.71%、42.11%、80.00%、29.44%、82.35%。
统计显示,在A股和中资港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2024年ESG表现前十名分别是福耀玻璃(62.260, 0.12, 0.19%)、银轮股份(19.090, 0.01, 0.05%)、九号公司(48.130, 0.00, 0.00%)、潍柴动力(13.930, 0.03, 0.22%)、长安汽车(13.710, 0.03, 0.22%)、国机汽车(6.510, 0.01, 0.15%)、亚普股份(15.700, 0.04, 0.26%)、长城汽车(26.380, -0.03, -0.11%)、比亚迪(284.530, -0.46, -0.16%)和华域汽车(17.830, -0.09, -0.50%)。
需要关注的是,我国316家汽车行业A股和中资股上市公司中,汽车行业ESG评级整体呈中等水平,并未出现AAA及C级别。行业整体ESG级别前三分别为BB、BBB及A级别,分别占比42.7%、39.9%、12.3%。
从不同维度来看,社会及治理维度整体表现略优于环境维度。截至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环境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C、B、BB,合计占约87.1%;社会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BBB、BB、AA,合计占比85.5%;治理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A、BBB、BB,占比约为93.1%。
报告显示,汽车行业在环境维度整体表现较低水平,环境维度C等级占比49.4%,接近一半,行业整体的ESG表现在环境维度有较大提升空间。
“汽车行业涉及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环境维度下能源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发展等成为汽车行业环境维度的重要议题。”中诚信绿金指出,通过对环境纬度下各二级指标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指标得分低于40分以下。
社会维度下,汽车行业员工发展与沟通得分相对较高,得分集中在50—100之间。中诚信绿金认为,汽车行业目前多数公司能够重视员工发展的沟通,客户权益保障,供应链管理及供应商/分包商管理也应受到更多重视。
治理纬度下,汽车行业内上市公司在审计情况、风控与合规管理、监事会治理得分整体较高,大多在85分以上。整体来看,汽车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较重视监事会治理、风控与合规管理等建设,未来应继续重视行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样本1
潍柴动力力争5年实现
能源消耗量强度降18%
“公司秉承‘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持续提升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潍柴智慧、潍柴力量。”
近日,潍柴动力(000338.SZ、02338.HK)董事长谭旭光在公开场合,向外界传达公司对建设ESG的决心。
潍柴动力是汽车行业乃至国内较早践行ESG的公司之一,其ESG报告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自2012年以来公司持续发布简体、繁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1年,潍柴动力的ESG报告首次以“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形式发布。2023年,公司ESG报告篇幅长达110页,在结构、图表方面优化明显,可读性更强。
在绿色发展方面,潍柴动力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小组,设立2025年能耗、水耗、排放等多个环境目标。其中,公司计划到2025年,公司能源消耗量强度较2020年降低18%。
2023年7月,潍柴动力正式向科学碳目标(SBTi)提交承诺,公司力争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
在研发投入上,自2018年以来,潍柴动力研发费用持续保持增长,从2018年的43.2亿元,增至2023年的80.4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达62.06亿元,同比增长9.83%。
自2007年4月上市以来,潍柴动力累计分红31次,累计分红金额为311.20 亿元,其中A股分红238.57亿元,港股分红72.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开始,潍柴动力已连续13年实施中期现金分红。
福耀玻璃连续16年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07年,福耀玻璃(600660.SH、03606.HK)建立报告发布制度以来,已连续第十六年度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从业绩上看,福耀玻璃2012年营业收入首次跨过100亿元,达102.47亿元,2018年首次超过200亿元,达202.25亿元,用了6年时间实现翻倍。
2023年,福耀玻璃营业收入达331.61亿元,首次迈过300亿元大关,其间用了5年时间。
2024年前三季度,福耀玻璃实现营业收入283.14亿元,同比增长18.84%,全年有望接近400亿元。
自1993年6月上市至今,福耀玻璃累计已向投资者派发现金红利289.66亿元。其中,2019年度至2023年度,公司现金分红率连续4年超过60%。
自1993年A股上市以来,福耀玻璃累计已发放A股股息239.29亿元,是国内A股募集资金6.96亿元的34.39倍;2015年H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已发放H股股息50.37亿元,是公司境外H股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103.25亿元的0.49倍。
综合来看,福耀玻璃A+H累计派息是总募资110.21亿元的2.63倍,真正实现分红大于募集资金。
福耀玻璃表示,公司在中国多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中国境内员工人数超过2.8万人,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公司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福耀先后在俄罗斯、美国、德国布局生产基地,通过制造、服务、销售全方位“全球化”,更深入地进入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去,在海外市场打出一张“中国制造”的名片。
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实现碳达峰
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60%
2024年是长安汽车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的第40个年头,公司自2008年以来已16次向社会公开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
早在2022年,长安汽车公布了公司的长远目标,2025年总销量将冲击4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5%;2030年将达到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30%;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
同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长安汽车到2025年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研发人员总数将达到2万人。
ESG行动属于企业长期战略,因此,长安汽车表示,公司从坚定打造数智新产品、强力推动数智制造、不断创新智能低碳技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具体践行降碳减排,展现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朱华荣表示,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按照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原则,充分利用‘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资源,围绕智能化、新能源等核心领域,构建长安科技等17家科技公司以及先进电池研究院等16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打造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1.8万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累计掌握核心技术1500余项,推动新动力(5.230, 0.07, 1.36%)、智能化、设计等技术不断突破,全年新增申请专利5739件,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居行业第一。”朱华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