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可持续发展研讨”——立己达人 共续上合生态文明

2025-07-28 6

转自:天津日报

  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一个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期盼。

  走进昨天下午举行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分议题“可持续发展研讨”现场,您会发现,这一愿景正从“共同期盼”加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台上,中外嘉宾们聚焦“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紧扣“驱动绿色发展 共续上合生态文明”的主题,探讨上合组织国家在新能源开发、环保技术共享及绿色经济转型中的文明互鉴、丰硕成果、合作潜力;台下,不同国家的与会者凝神思索、不时颔首,“立己达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共识在思想碰撞中更加清晰明确。

  推动绿色发展,为何需要上合组织国家紧密团结协作?“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正以惊人速度席卷全球。它并非遥远的威胁,而是切实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冲击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根基。”讨论一开场,长期从事气候风险评估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巢清尘的一番话,让嘉宾们陷入沉思。她表示,作为占据全球四分之一陆地面积、拥有近一半世界人口的跨区域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合作潜力巨大。

  “截至2024年,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12.5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到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的承诺”“中国近20年贡献全球四分之一的绿化面积,提前7年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巢清尘列举的数字,得到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教授、阿斯塔纳国际大学项目专家叶莲娜·涅恰耶娃的认同:“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绘就绿色丝绸之路画卷,展现出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国际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上合组织框架下,绿色能源项目越来越多,如迪拜的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巴基斯坦的太阳能与风能电站,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环保铁路,老挝的水电站等。务实合作成为推进各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途径。”

  上合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各领域合作也在持续深化。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亚历山大·德,是中能建国际建设集团中亚有限公司的高级市场经理。“我们是中国能建的海外分支机构,负责建设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如光伏、储能、风电等。目前正建设总金额超70亿美元的一系列绿色项目,对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更是中乌友谊的见证。”叶莲娜·涅恰耶娃同样对绿色合作的立己达人感触颇深:“一系列数字表明,对哈方而言,与中国的绿色合作,其意义不单是生态保护,更是让哈方融入全球发展倡议、吸引绿色投资的重要契机。如果不在两国合作中绿色转型,将对哈方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作为首个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立并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新开发银行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该银行环境社会治理局负责人罗曼·诺沃日洛夫看来,可持续金融不仅是资金的流动,更是推动改变的力量。“我们积极推动在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社会债券等,以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同时进行股权融资,设立专门的融资基金,对绿色企业发展提供长期投资。自2015年以来,新开发银行已批准120个投资项目,贷款总额约合400亿美元,我们将继续以更多融资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文明互鉴的历史。如今,这条千年古路再次被点亮——传承中国工匠精神和古老智慧的鲁班工坊,带着中华文明创新性和包容性的基因,成为世界文化融合且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当与会嘉宾为一个个现代国际合作典范所惊叹时,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由各国“鲁班工坊”学生照片组成的“笑脸墙”。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庞,“鲁班工坊”项目负责人代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维园说:“绿色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鲁班工坊助力各国培养的人才,正在为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而可持续发展正是为这些年轻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发展空间,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