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1 09:00:08 来源:中国环境
在全球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加速融合的背景下,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正从理念倡导走向制度化实践,从“为什么做”迈向“怎么做、做得好”。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期间,由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联合主办的“抢抓新机遇 创造新价值——2025 ESG与可持续发展领导力主题活动”上,多位嘉宾围绕ESG的实践与价值创造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正在以更系统、更具落地性的方式,将ESG理念融入经营战略和商业模式之中,进入从倡导向行动、从表述向绩效、从成本向价值的关键阶段。
从理念共识走向治理体系:ESG不再是“附加项”
“如今ESG讨论的重点已从‘是不是噱头’转向‘能否创造价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中国枢纽主管郑艺指出,企业不再仅满足于合规披露,而是关注如何把ESG转化为经营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王亚琳深表认同。她认为,ESG在中国已从“倡导阶段”进入“行动与价值创造阶段”。中国企业具有三大独特优势:政策推动力强、能力转化快、市场场景丰富。“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政策为企业行动提供了方向;而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场景多样,使企业具备加速创新与验证的天然优势。
宜家(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监加茵分享了宜家中国的实践经验。她指出,ESG为企业带来三重价值:一是战略价值——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风险、布局未来;二是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与员工的信任;三是运营价值——通过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宜家正通过“可持续生活专区”、旧家具回购计划和循环再售服务,让可持续理念走进消费者日常。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可持续发展业务总监、气候灯塔专委会执行主任董鹏强调,ESG的核心不是写报告,而是让企业“高质量地活着,并让别人知道你活得好”。他认为,企业推动ESG的根本,是通过真实场景中的减碳、增效行动来打造长期竞争力。“单打独斗很难见效,ESG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链主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
从框架搭建走向数据体系:ESG评价进入“可量化”阶段
“ESG是一笔‘三账’:省钱账、风险账、价值账。”结合联想的探索路径,联想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可持续发展事业部ESG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谭焱卿说。
他表示,联想已将ESG纳入公司战略主线,不再是某个独立部门的事务,而是渗透到销售、供应链、研发等核心环节。近年来,联想通过零碳工厂、节能技术、低碳产品实现能效与成本双优化;通过供应链ESG治理和出海合规体系降低风险;通过透明披露与全球合作,提升品牌与资本市场认可度。
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双碳研究中心副主任马佳炜看来,能源基础设施企业在ESG中的定位应是“保障+低碳+数字化”。他介绍,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正以“双碳研究中心”和“绿电绿证服务站”等平台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实现从绿色电力供应到数字化管理的系统升级。“我们的ESG不只是环保,更是社会责任与数字治理能力的统一。”
董鹏补充指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ESG的落地已从理念转向“数据工程”。企业通过智能计量、碳足迹追踪、能耗可视化等手段,实现从报告披露到实时管理的转变。“过去是‘写ESG’,现在是‘算ESG’。”
王亚琳也强调,ESG的生命力来自于可验证的数据。只有构建统一、透明、可比的指标体系,才能真正让企业、资本市场与监管形成信任闭环。
从成本认知走向价值驱动:ESG正在产生“业绩影响力”
在讨论环节中,多位嘉宾不约而同指出,ESG的价值创造正从隐性转向显性。
加茵表示,可持续运营并非额外负担,反而提升了宜家的商业效率与品牌影响力。例如,节能照明、绿色建筑和物流优化使宜家在过去3年实现了能源成本下降与客户忠诚度提升的“双赢”。
谭焱卿提到,联想的ESG工作正在带来资本市场层面的积极反馈。绿色金融、可持续挂钩债券等新型工具,使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直接挂钩,“做得好就能融得便宜”,从而形成正向激励。
马佳炜则从公用事业角度指出,ESG推动的不仅是节能减排,更是公共价值的提升。“稳定供电本身就是社会责任。我们希望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绿色能源与民生保障的双赢。”
董鹏认为,ESG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曲线”。它让企业重新理解效率、创新与责任之间的关系。“ESG不是花钱,而是花得有回报;不是做表面,而是做出竞争力。”
编辑:刘良伟
